文家市镇 - 乡镇概述

文家市镇位于湘赣两省三县市交界地,方圆148平方公里,辖11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有人口45986人。文家市镇有企业178家,现有年产值上3000万元的花炮企业1家,年产值上2000万元的企业2家,是企国的花炮主产区,产品远销欧美和东南亚等十几个国连胜,土特产油饼以“香、脆、甜”的独特风味,深受省内外客商的青睐,财政税收突破5000万元大关,人均纯收入3253元,是浏阳乃至全省的边陲重镇和财政大镇。文化事业蒸蒸日上,先后举办了庆“十六大”文艺出暨千人艺术游行活动、“创业杯”歌手大奖赛、“港丰杯”青春之星大奖赛,每年隆
重举行“金秋牛马会”开幕式等大型庆祝活动,坚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齐建设,同发燕尾服”的方针,实现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百名干部、千名党员、万名群众共修致富路的高潮不断涌现,累计投融资4千多万元,完成三级公路建设50公里,感化村道72公里,广大干群筹资捐款290多万元,积极征地拆迁,确保大文公路建设快速推进,现已修通沿河公路、防洪公路、青石公路、岩广公路,与原有道路网络构建起文家市镇“两纵十八”交通新格局,特别是宽9米、长15公里的沿河公路成为第二大交通主干线,将成为文家市镇新的经济走廊,为消除文家市镇交通死角,在广大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下,融资、集资、投资多万元,先后修建了沙溪村的“连心桥”、永丰村的“龙玉潭桥”、“红星桥”、岩前村的“金鸡潭桥”。文家市的旅游
文家市镇 - 基础设施

按照打造湘赣边界地域性中心城镇的奋斗目标,文家市镇在城镇扩容提质方面狠下功夫:①累计城建投稿达7200万元;②农民进城镇工程成效显著,累计进城镇人数达4168人;③集镇总体规划管理更趋科学,规划面积由原来的3平方公里扩展到8平方公里;④市政建设日渐完善,新修街道34000平方米,铺设人行道9000平方米开发了春泉小区、创业大道、文中路、会师路、市场西路、向阳大道、江坪路、人民东路,新建下水道、排水圳2400米,美化、亮化投入达70余万元;
⑤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改善投资环境,保护和节约水资源的原则,文家市镇引进东莞段来发先生投资兴建日供水万吨的文家市镇自来水厂,工程总投资340万元,预计2004年底建成供水。
城建工作日新月异,2000年度至2003年度连续四年获得浏阳市政府“城建实事竞赛”一等奖荣誉,其中2001年度被评为长沙市小城镇建设“先进单位”。回顾以往几年的工作,文家市镇成果辉煌,2004年,文家市镇领导将按照市委市政府“兴工强市”精神和“开放带动、交通先行、三足鼎立、人气东聚”战略,抢抓机遇,创新跨越,为把文家市镇打造成湘赣边界地域性中心城镇而努力奋斗,再创辉煌。
文家市地处湘赣边陲,位于美丽富饶的南川河畔,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老集镇,秋收起义旧址和杨勇故居位于集镇中心,集镇商贸辐射江西万载、上栗二县、交通便利、能源充足、环境优美,随着红色旅游项目开发,全国各地来文家市旅游观光人数不断上升,特别是工业经济快速发展,一跃成为浏阳市经济强镇、财政税收位居全市之首。
改革开放以来,文家市镇致力于投资环境的改善,注重在交通、能源、通讯等方面建设的投入、投资环境、功能日趋完善,具有相当规模的工业体系,是全国花炮主产区,具有坚实的社会经济基础和良好的政治环境,为投资者前来文家市镇经商办厂提供了便利条件。
文家市镇 - 经济发展

1927年,毛泽东同志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在文家市会师,从此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文家市会师旧址里仁学校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享誉中外。文家市镇现兴建会师广场,规划于文家市集镇中心繁华地带,以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旧址为中心,环绕东、西、南三面,南面紧靠高升岭,九峰寺、文华公园、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大捷遗址等自然和历史景观,第一期工程规划用地8000平方米,预算投资1100万元。是开发第三产业的理想投资项目。[